2016国际戏剧季开幕在即——浅析如何破解中外戏剧交流中的文化隔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尤其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戏剧交流更加频繁。不仅在外事活动和文化交流中穿插进行,而且出现了很多专门的戏剧交流活动,如亚细亚戏剧节、亚洲当代戏剧季等。为了更为合理多元地促进戏剧艺术的发展,中外戏剧的交流互通就成为保障双方戏剧文化更新拓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当前中外戏剧交流存在文化隔阂的桎梏。第一,文化艺术的传播有赖于地理条件的改善、文化体系的吸纳以及语言互通的协调。尽管中外地域之间的交通通讯已经极为便利,然而戏剧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意识,依然会在传播过程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使戏剧艺术的传播交流延缓。第二,戏剧艺术是扎根于一个民族、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性、固定性与排外性等诸多特色,必须进行科学灵活的移植转化,一味地进行照搬照抄、生硬模仿,反而适得其反。第三,不同族群、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也阻碍了戏剧艺术的协调交流,加之当前汉语的全球推广并未做到全面高效,尤其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汉语的学习认知都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其无法通过语言互通来感知中国戏剧的艺术之美,同时也无法通过语言互通来向中国宣扬其独具特色的戏剧艺术。这种文化的隔阂,使得中外戏剧交流的协调度大打折扣,消除文化隔阂刻不容缓。
(一)对国外戏剧的历史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戏剧艺术是民族族群、国家地域在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底蕴。熟悉中外戏剧艺术大国的主要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全面理解不同戏剧艺术的内涵颇为关键。然而,由于中外双方对于彼此的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认知不足,并不能全面地完成对于彼此戏剧历史文化背景的系统解析。如不少中国戏剧从业人员对于欧洲戏剧的历史背景认知仅仅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歌剧艺术,鲜知在此之前以及之后还大量存在的各种戏剧流派;而欧洲戏剧从业人员也普遍认为中国戏剧发展尚局限于清末以来的京剧范畴,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戏剧鲜有耳闻,这就导致了现阶段双方都无法科学审视对方戏剧艺术的基本历史内涵。
(二)对国外戏剧的逻辑思维、结构方式无法准确把握
戏剧艺术是一种注重自我吸纳、更新以及群体升华的舞台文学表现形式。无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都要求参与舞台表演的各个人员依照既有的逻辑思维、结构方式去感悟本民族的戏剧艺术,而不是闭门造车式地局限于对文化、对剧本、对角色的思考。然而由于中外双方对于对方戏剧的基本文化逻辑了解程度不足,经常出现中国戏剧从业人员单方面将意大利歌剧的逻辑套路与排练结构放置在英国话剧中,造成张冠李戴的无奈局面。同时,外国戏剧从业人员也经常出现将日本以及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戏剧套路误以为从属于中国戏剧而进行偏颇操作。这都是由于中外双方从业人员无法正确把握国外戏剧文化的固定逻辑方式所致。
(三)对国外戏剧人物、故事的理解不到位
戏剧艺术作为根植于民族文化基体的舞台文学,对于知名人物、历史典故以及生产生活都多有再现,是把握剧作主题的关键节点。然而由于文化的隔阂,中外双方对对方戏剧人物、故事的理解经常发生走样。譬如在我国京剧曲目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历来被作为正义的化身,是抒发戏剧核心主题的重要切入口。然而由于对于中华古典文学以及文化传统的认知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外国戏剧从业人员都普遍认为孙悟空只是无谋莽夫,无法深刻理解其桀骜不驯的突出个性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推崇至上的正义精神。同样,中方戏剧从业人员对于外国戏剧的整体认知也相对狭隘,譬如对于西方神话领袖宙斯的认知也停留在其专断跋扈的脸谱化阶段,殊不知宙斯也是一位才华富集、睿智多德的神届统治者,是西方文化中开明君主的典型象征。这种对于对方戏剧人物角色、故事内涵的走样认知也使得双方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学习各国语言,消除语言障碍
中外戏剧交流互通中往往对于彼此的历史文化了解不足,艺术逻辑感知不准确,演绎结构解析不全面,应互相学习对方语言、切身感悟彼此文化,通过消除语言障碍来促进彼此戏剧交流的协调程度。中外双方的戏剧艺术交流互通的管理层可以适时建立语言文化的学习研讨机制。如中方就可以设立外国戏剧语言学习培训中心、外国戏剧语言趣味竞赛、外国戏剧语言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来集中强化戏剧从业人员的外语掌握与运用技能。外方也可以比照中方的操作模式召集从业人员开展对于中方语言的学习探讨,集中强化对于同一中文词汇语义在不同戏剧作品之中的具体含义与象征意味,继而在有效消除彼此语言障碍的前提之下,为中外双方戏剧艺术的交流共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了解国外文化著作,消除历史文化隔膜
戏剧艺术是舞台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同时也是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人文艺术进行说唱表演的主要演绎形式。熟悉各自民族国家的知名历史著作以及代表文化经典,则极为有助于深刻全面地感知对方戏剧文化艺术的内涵特色。这也就要求中外双方戏剧艺术交流的管理层要积极开展双方彼此历史文化典籍的研讨互动。如外方就可以派遣专人前来中方收集关于中国戏剧的经典历史文化典籍、名家著作、代表曲目等等,切身感知中华戏剧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文化地域特性以及艺术感染力,正确把握中方戏剧的艺术特色。而中方也需要对应派遣相关人员进行研讨学习,尤其需要加强对于外国最新戏剧艺术经典代表的了解剖析。唯有如此,在双方历史文化认知、艺术典籍的探究上,方能达成高度一致。
(三)推进国际戏剧交流,促进国内外戏剧共同发展
戏剧是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的艺术种类,通过实地演出,不仅能够宣传本民族戏剧艺术,而且可以借此找出自身在表演诠释上的不足。中外双方的戏剧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建立互相在对方国家地区巡回演出的形式,来逐步完成双方戏剧艺术传播的目标。相关人员可以多选择一些戏剧文化传统底蕴深厚、戏剧爱好者数量众多的地区进行集中巡演,这样就可以通过让当地观众群体熟悉对方国家戏剧艺术特色的同时,也实地感知国外戏剧艺术与本国戏剧艺术的异同点,从而合理比对改进,强化彼此交流共进。
责任编辑:张家榕
校对:王怡